(西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考核是教育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强化学风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着力点。针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考核规模大、科次多、学生散、管理难等特点,继续教育学院在课程考核的组织与管理、方式与内容、分析与评价等方面,通过“资源数字化、管理精准化、运行智能化、反馈数据化”协同,积极推进信息化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经过近8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考核“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成功的实践案例。
3.建立了课程考试管理和考试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了考试管理、数据分析的信息化、自动化、智慧化,提升了考试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
一、背景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生命线。课程考核及其管理是否规范、便捷和高效,不仅体现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影响着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课程考试及其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继续教育的难点和痛点,存在考试规模大易出现疏漏、试卷批阅难以集中高效完成、成绩登录易出现错漏、纸质答卷存档工作压力大等不足。传统的考试及其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继续教育新的形势,亟待开拓视野,转换思路来解决问题。
为解决难点和痛点,提升教学质量,大力提高办学效率,有效控制办学规范和长期保持健康发展,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继续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信息时代引领、国家政策支持和创新教育2.0推动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积极推进课程考核信息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人性化的考试形式,实现高质高效、公平公正和准确智能的课程考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推动继续教育健康发展。
二、做法
通过建立课程考核制度,明确课程考核的方式,建立各类信息化平台和教学与考试资源,实现课程考核体系的全过程信息化,高效推进课程考核数字化。
1.制定课程考核管理办法,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为应对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要求,确保继续教育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学院制定了《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课程分类及评分办法、课程考核方法等。其中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教育课程等,理论课程考核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构成,素质教育课程考核全部由过程性考核构成,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全部由终结性考核构成。课程过程性考核由学生在线学习的单元测试、在线作业、主题讨论、资源完成率、学习时长等组成。课程终结性考核由学院统一组织纸质考试或在线考试,并进行统一批阅。
2.建设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实现过程性考核
学院建设了集课程设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实时考核、实时反馈、学情统计于一体的在线教学平台。教学平台可实时记录学生在线测试、在线作业、课程资源等学习情况,并根据课程考核方案实时生成学生学习成绩,帮助教师和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进行教学管理和决策。学院组织课程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按照导、学、评模块化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每门课程由多个模块化资源组成,每个模块的资源包括导学视频、讲解音视频、讲义、作业、测试、讨论主题等教学资源。学院已建设开发模块化教学资源400余门。
3.建设考试题库系统,实现考核资源数字化
经教学管理部门多次研讨,于2009年6月通过了《试题库建设方案》,并立项组织技术人员开发试题库系统,开启了课程考核信息化改革进程。建成了基于知识点单文档模式的试题库系统,具有多种题型、多种媒体的试题导入和管理,以及试卷组卷、试卷生成等功能。学院编制试题编制说明书,开展课程试题编制教师培训,支持教师建设课程试题库,实现了考核资源数字化。经过持续的建设,已建成包括继续教育31个专业558门课程的试题72393道,满足了每年4批次约1300科次近1600套试卷的需求。
题库系统截图
4.建设在线考试系统,实现课程考核运行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在线考试逐渐受到认可。学院紧跟步伐,逐步推行课程在线考试。学院在题库系统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建设了具有基础数据管理、题库管理、试卷导入、试卷组卷、试卷库管理、考试管理、在线批阅、考试监控等功能的在线考试系统。学生端既有基于应用的客户端,也有基于B/S模式的浏览器端,还具有基于活体检测的人脸识别、在线考试监控和抓拍等功能。在线考试设置完成后,学生考试过程可自动组卷、自动记录、自动识别、自动监控,实现了课程考核运行智能化。
学院采取区域试点、分步实施的方案推进继续教育课程在线考试工作。2018年,学院在部分校外学习中心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中试点开展在线考试,在试点中发现了在线考试系统和学生考试过程中出现的人脸识别不精准、考试过程记录丢失等问题。学院在考试试点结束后,与技术服务人员共同分析、查找原因对共同完善了考试系统功能,规范了学生考试要求,修订了课程在线考试说明,为更大规模的试点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线考试
5.建设考试管理系统,实现课程考核管理精准化
为加强课程在线考试管理,学院在原考务管理功能基础上新增考试批次、考试课程、考试试卷、考试学生、考试时间等管理功能,并与在线考试系统对接,可批量或单个设置学生课程考试,实现课程考核管理精准化。学生考试课程、时间、场次等信息自动推送到学生工作室课程考试栏目,提醒学生参加课程考试。同时,学院加快课程考试题库和试卷库建设,2019年在所有学习中心学生的部分课程考试中推行了在线考试,考试过程比较顺利,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2020年初,面临突发的疫情,学院在网络教育学生招生入学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中全部推行了在线考试,为“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在线考试系统已运行5年,建设在线考试题库78268道,试卷2404套,组织考试2736门次,组织学生在线考试210余万科次。
在线考试系统统计信息截图
6.建设考试分析系统,实现考试分析与评价反馈数据化
随着大规模在线考试的实施,学院建设了考试分析功能模块,主要有成绩分析、试卷分析、试卷详情讲评等功能。系统还从不同维度观察和分析数据,实现了数据分析可视化。教师可快速了解课程考试成绩的等级分步、分数段对必、成绩正态分布情况,以及试卷知识点分析、小题分析以及试卷作答详情统计等,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科学评价,以便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管理人员可快速了解学生参加在线考试的考试数据总体统计和参加课程考试的热度分布等,为考试过程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以便在以后的考试中提供更优质支持服务。
知识点分析可视化图
三、成效
课程考核信息化改革的开展,不仅大幅提升了考试效率,也有效节省人力资源,降低了高校考试风险和考试成本,为深入推进课程考核体系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提高了课程考核工作效率
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试题导入在线考试系统,题库和试卷自动生成、答卷自动整理、客观题自动评分、教师在线评阅、系统自动核分、成绩自动登入和答卷电子保存等环节全部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减轻了命题工作的负担,降低了课程考核组织的成本,方便考生随时随地参加考试,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提升了课程考核过程公平公正
有海量在线试题库作为支撑,设置准确的试题类型和难度标注,通过设置的试卷组卷策略,为每个考生随机自动生成不同课程不同试题的试卷,减少人为干涉。随机出题模式和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考试过程监控,在应对作弊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降低了考试作弊的可能性,有效提升了考试的公正性。在线考试免去了答卷回收、存放、装订等环节,有利于答卷的安全保密。
3.确保了考核结果准确智能
系统自动评分、自动核分、自动回传教务平台,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差错,保证了考核结果的准确。系统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分析方法,获取各类考试数据,自动生成分析结果,实现了针对科目、试题、知识点的综合分析,以及针对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考试本身(难度、信度、区分度、效度等)的综合判断。
4.降低了教学运行成本
在线考试客观题自动评分,主观题阅卷后自动统分,使教师阅卷的工作量和时间大大地减少。实施无纸化考试后,不再大量印制纸质试卷和快递发送、回收试卷,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财力。在线考试答卷可长期保存备查,解决了长期以来答卷存储的物理空间不够的问题,存储成本相应大大降低。课程考核信息化改革后,考务工作由原来的全员上阵变成现在的只有考务人员参加,考务管理人员由原来的6人减少到现在的3人,人工成本也相应降低。
四、启示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考核信息化改革以“资源数字化、管理精准化、运行智能化、反馈数据化”协同为基础,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成效。这表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有助于缩小地域、经济等方面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人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有助于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相关链接
关于开展2024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近期活动链接
全国高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虚拟数字人/ChatGPT/植物仿真研讨会暨师资研修班将于7月29日-8月2日举办
高校教师科研项目申报与高水平论文写作专题研修班通知(8.10-12•广州•线下+线上)
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深度解读与备赛指导集训营将于8月10-12日线上+西安举办
关注中教全媒体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