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坚持以德树人、以美育人、以艺化人,将“大思政课”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全覆盖到学院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学生工作、党史学习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围绕“课程思政”、“戏剧思政”的教师、教学、评价的衔接与整体性,组织管理体系的联动性,探索建立“大思政”育人格局,通过第“一”课堂的艺术讲台与第“二”课堂的艺术舞台,实现“课程思政”、“戏剧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逐步探索出一条“融戏剧、化思政、至善美”课程思政创新发展的新路。
一、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上海市教委《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上海戏剧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指南》,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坚持以德树人、以美育人、以艺化人,将“大思政课”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全覆盖到学院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学生工作、党史学习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围绕“课程思政”、“戏剧思政”的教师、教学、评价的衔接与整体性,组织管理体系的联动性,探索建立“大思政”育人格局,通过第“一”课堂的艺术讲台与第“二”课堂的艺术舞台,实现“课程思政”、“戏剧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逐步探索出一条“融戏剧、化思政、至善美”课程思政创新发展的新路。
二、做法
(一)聚焦艺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健全制度保障、示范引领,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1年11月,继续教育学院出台《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计划(2021年)》,计划要求“课程思政”的建设基础是原有的行课的“课程”,重点是“思政”,把价值观的引领融入原有的课程中。鼓励教师“上好一门课”,在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统一,实现课程内容的学术性与育人目标的价值性的统一。
2021年11月,继续教育学院依托人文社科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势,成立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022年获批市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该中心坚持以德树人、以美育人、以艺化人,聚焦艺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立足艺术院校教学特色,充分发挥我校艺术专业种类齐全的优势,从多方面入手,凝练形成一批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形成示范效应,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效。
(二)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理念,深耕第一课堂,挖掘戏剧艺术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效。
在专业教学方面,不断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和价值元素,融入“教学、创作、演出”全过程。自2020年以来,继续教育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毕业剧目以原创、现实题材为主,让学生更多地将创作演出聚焦时代,聚焦英雄,聚焦主旋律,在创作演艺实践中培养学生成为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工作者,坚定文化战略自信,更好地成为繁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2020年,以上海援鄂医疗队为原型,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和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创作师生版原创话剧《逆行者》。《逆行者》剧名由余秋雨教授亲笔题名,主创人员由上戏专家担任,这是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主旋律创作演出、向建党百年献礼的首个原创作品。继续教育学院表演、导演专业教师、20导演专升本、19表演专升本学生、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以及护送医疗队员的东航专机机组人员等约40人同台参演师生版《逆行者》,并在上戏剧院正式公演6场。2021年,《逆行者》作为2018级表演高起本毕业剧目再次搬上了舞台。同学们在创作演艺的实践中真切感受到抗疫一线人员的无所畏惧、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他们也用艺术作品为“逆行者”们致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伟大抗疫精神。
2022年6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毕业剧目《明强红韵》和《红韵传承》,融思政于戏剧的艺术再现中,同学们重温党史故事、聆听红色旋律、感受党的革命初心,坚定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
(三)创新学生思政工作,以继续教育学院师生艺术团为抓手,传承红色基因,构建“戏剧+思政”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德育新路径。
继续教育学院以学生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师生艺术团为抓手,将戏剧思政融入教学实践演出,落实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同时发挥艺术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积极推进文化艺术面向社会、走进大众,在艺术实践中以“艺德”陶铸,不断增强学生家国情怀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继教院师生艺术团由继教院专兼职教师、学历教育学生、非学历培训学员组成,自2020年组建以来,师生艺术团通过改编优秀革命故事、演绎先进人物,运用多种表演形式打造经典片段,让学生重温中国共产党血雨腥风、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从中不断汲取力量与智慧,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将演出送进社区、教学实践基地,邀请兄弟院校、合作单位一同来校观摩教学成果,真正做到课程思政大课堂,起到示范作用。
(四)坚持文化自信的育人导向,将红色文化融入非学历培训体系,增强价值引领,培育时代新人。
继续教育学院勇担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使命,厚植家国情怀,深入挖掘党史中的文化元素以及优秀文化资源,融入到非学历课程体系中,让学员接受红色文化和艺术思想的双重洗礼,讲好中国故事,在传承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我院面向上海建工集团开设“上海建工集团职工红色故事宣讲暨主持人大赛”的培训班,围绕红色故事,通过正音、台词、形体、即兴口语表达、才艺辅导等系统培训,用声音传承红色文化,传递百年薪火,传播新时代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
2022年9月我院开设首期《军休干部朗诵艺术培训班》,以《长征组歌》朗诵剧贯穿始终,通过系统的语言艺术培训,讲好红色故事,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砥砺前行。
2022年11月,我院“文创+学者”文化产业研修班赴上海大学参观体验“百年上大正青春—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沉浸式艺术展”,学员通过多媒体、电影、美术、艺术装置、情景表演等身临百年上大的历史情境,也见证了建党百年的初心、奋进与辉煌,激励学员传承信仰之光和理想之光,在社会主义新征程上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五)加强意识形态把关,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艺术等级考题库与教材建设,探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思政工作新形式。
上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题库与教材建设秉承“至善至美”校训,由学科专家牵头,院系专业老师、行业专家共同组成工作小组,结合专业、实事、各地特点、红色思政等内容不断丰富题库内容,旨在为国家培养具有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六)拓展多元校外课程思政平台资源,融戏剧化思政,产教融合,深化行业企业美育育人协同机制。
继续教育学院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拓展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与艺术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社会“大课堂”、搭建“大平台”,通过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以及美育育人课程,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共同致力于推动社会的美育教育,充分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艺术教育功能。
2023年1月,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复兴雅教学实践基地暨上戏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在复兴路118号复兴雅挂牌落成。继续教育学院将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为抓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具体落实到艺术讲座、剧本朗读会、名师面对面、绘画展览、红色题材沉浸式演出中,将教学实践基地打造成为艺术高校文化艺术作品面向社会的展示与服务窗口。
2022年11月,继续教育学院与太平洋寿险上海分公司开展战略合作,通过搭建美育育人的专业化平台,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项目、大师班亲子活动以及艺术素养培训等多维度领域,以产教融合的方式深化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社会的美育教育。
(七)充分挖掘和利用党史育人资源,建设专兼结合的思政师资队伍、构建大师资体系,引导师生学党史、思践悟。
继续教育学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大思政课”育人资源,多层面、多渠道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先进工作者,为我院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学员师生全覆盖开展思政讲座,用理论来武装大脑,故事来诠释道理,用艺术作品打动师生。
继续教育学院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覆盖推进“大思政课”。从2020年至今,校内外共计约15名专兼职教师为继续教育学院师生开展系列思政讲座,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讲座相结合,培养具有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人民立场、文化自信与美学品格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和艺术青年学子。
(八)组织召开课程思政论坛,搭建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共建共享平台,切实提高继续教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育人水平。
2023年4月7-8日,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了2023全国艺术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论坛。来自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20所艺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领导与专家40多人在上海戏剧学院齐聚一堂,开展课程思政的学术成果交流、成功经验分享以及探讨艺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通过此次论坛,推动加强了全国各艺术院校继续教育学院之间的联系,不断深化合作,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专业艺术院校课程思政特色发展与创新建设。
(九)打造课程思政沉浸式教学空间,创新探索思政“大舞台”。
围绕课程思政,聚焦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内容打造沉浸式教学空间,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落实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同时沉浸式教学空间又是面向社会“戏剧+思政”的展演平台,让学生演出吸引更多的社会观众来观摩,真正把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传播辐射出去,发挥艺术高校社会服务。
三、成效
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立足艺术院校教学特色,聚焦课程思政实践问题,有组织地开展理论研究,实现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与师生实践一体化推进。坚持以德树人、以美育人、以艺化人的课程思政理念,不断探索艺术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新理念、新手段和新途径,形成“学院-部门-中心-师生”的四级联动课程思政管理机制,注重课程思政与戏剧思政的“双轮驱动”,全方位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大思政课”共建共享新模式,构建起“学院聚合、资源整合、课程融合”的育人共同体。2022年11月,我院在“上海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和思政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经过专家组评审,我院案例“艺起前行——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思政新探索”作为优秀案例汇编入册,这是对我院近年来“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和特色探索的肯定。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将继续秉承“至善至美”的校训,不断探索一条“融戏剧、化思政、至善美”大思政课程建设的新路径。
四、启示
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为抓手,聚焦艺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立足艺术院校教学特色,充分发挥我校艺术专业种类齐全的优势,在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覆盖课程思政工作,凝练形成一批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面向上海,辐射全国,形成示范效应,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效。
推动戏剧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戏剧教育紧密关联,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和戏剧艺术教育的“形象性”有机相融合,把专业成长与品性提升、自我发展与文化使命融合统一起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学识本领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担当的社会主义文艺新人,实现思政可感知、可体验、可触摸、可认同、可表现、可传播的目标。
将“戏剧思政”育人理念融入社会服务中,充分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艺术教育功能。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拓展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与艺术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社会“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挖掘红色资源和优秀文化资源,面向社会,开展系列特色艺术课程思政演出、讲座等活动,通过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以及美育育人课程,打造“融艺术、 化思政、至善美”的艺术大课堂氛围,发挥艺术高校服务社会的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相关链接
关于开展2024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近期活动链接
最新日程发布 | 2024高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修班将于8月16-18日在贵阳举办
2024“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发展大会将于9月21-22日在北京举办
关于开展“新质•引领•赋能” 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关注中教全媒体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