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优秀案例展示(16)|华北电力继教学院:需求导向 产教融合 高质量开展能源电力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华北电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2020年起面向电力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通过调研市场需求,精准项目定位,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提供多元、定制教学服务,持续更新课程资源,健全培训保障体系等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3年来,已培训4000余人次,成为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平台,使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亮点图片

优秀案例展示(15)|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精准研训提升骨干教师“国培”实效性

本项目被评选为北京大学2020-2021年度继续教育精品项目。项目实施经验和特色主要有四:一是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方法,深入挖掘学员有效信息,精准定位培训主题及目标;二是关照教育改革需求、学员自身需求与培训机构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培训课程设计;三是尊重成人培训特点,构建融合开放的培训方式和师资团队;四是增强成果预设意识,通过产出高质量的成果突出培训的实践应用价值。

优秀案例展示(14)|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统考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建设实践

课程资源建设是远程教育的关键一环,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课程资源的效用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建设完成后已运行多年,先后有数万学生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课程结构应尽可能简洁明了,使用层次化的页面结构,方便学生快速打开。对内容根据难易程度分类,使用不同的媒体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资源建设是动态过程,运行时需要不断完善。

优秀案例展示(13)|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供给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建设

案例分别从供给理论、技术变动对供给产生的影响、人才、国家战略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的“唯实,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一辈子躬耕田野的科技精神;脚踏实地的追梦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专业内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技术,不断开拓进取,担起科技兴国的大任。

优秀案例展示(12)|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服务学校中心工作 打造高质量教师课程思政培训网络课程

为深入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中国人民大学深化本科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要求,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继续教育学院受学校教务处委托,成功策划开展了中国人民大学首期教师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任务,成效显著。近500名本校专任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和提交学习心得作业。本次项目录制的14门课程也作为示范课程上报教育部供全国高校教师学习和交流。

优秀案例展示(11)|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开启线上直播教学是必然趋势

随着国内疫情趋于常态化下,互联网+势必会成为教育的未来方向。直播是目前在线教育的重要工具。借助直播,师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进行在线交流,还可以通过录播或回放来进行查漏补缺,不用担心因临时有事而错过直播课程。培训过程中组建高校沟通的班级学习微信群、设计适合参训者的培训课程、提供优质的选修课资源和丰富的拓展资源、学员参与直播互动,与教学专家实时沟通问题,从而高效、快捷、直面的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优秀案例展示(10)|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以学生为本 构建多样化、系统化和个性化的支持服务体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充分考虑在职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和学习特点,积极拓展支持服务内容、渠道和方式。不断加强支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除学院教学教务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外,把教师、助教、技术管理人员等纳入支持服务人员队伍,通过微信、电话、邮箱、直播课堂等支持服务渠道,为学生提供学习引导、解答疑问、学业预警、规章制度解读、谈心谈话、正向激励等支持服务内容,多渠道、全方位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术性和非学术性支持服务。

教育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需优化定位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3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要优化专业定位。各类办学主体要主动对接国家、行业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聚焦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聚焦特色、控制规模、保证质量”的原则设置专业。